核心
“做事情一定要产生收益”
现在国企:体制僵硬、缺乏激励、人浮于事、任人唯亲、行业垄断等问问比比皆是,在经济下行的时候,国企的弊端十足;
转载
中国企业在井喷式的野蛮增长后,随着地方和国有经济结构变化而不断扩张的脚步已经有所放缓,其中民营企业尤为后继乏力,不仅被官僚化的国有企业挤占利润空间,同时,在不完善的法律环境下也无法保障行使自己的权利。企业家始终面临着一个问题:如何解决企业与体制间的关系?这些年有关移民和资产转移的问题不绝于耳,其实质还是体制问题。
然而,不同于现今民营企业家所处的阶段,褚时健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,是经历社会转型最震荡时期的革新者,他是国有企业的领头人,但重大决策不能独立决定,处处受到体制和环境的掣肘,也正因如此,他所创下的成就更让人瞩目。在集体无意识,思维僵化的大背景下,他用竞争和市场的眼光谋求效益,果断引入企业经营管理,将红塔山香烟带入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中,玉溪卷烟厂也由此成为世界大型集团产业。
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,褚时健身上不乏一般企业家的才能。这从他在基层的工作情况就可见一斑,从征粮到减租退押,他的成功在于懂得平衡各方的利益,这个思维在他以后的企业管理中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国企之所以造成大而不倒的僵局,很重要的一点是缺乏员工的利益机制。利益的产生是一个动态过程,不仅在企业内如此,市场中仍是这个规律。当红塔山因走俏而卖价过高的时候,褚时健主动叫停,价格高昂确实能带来一定利益,但无助于市场的扩张,着眼于企业的长期利益,褚时健主动让渡了一部分利益空间。
同时,他对行业机遇的把握尤为精准,从引进设备,到原料革命,他对于大势具备了高度的警觉性。褚时健也是个实干家,他有个朴素的观念,管理者想要不被手下人蒙,自己先要懂得七八分。这种在实践中习得,能够随时调整自己行为的知识是立足行业的根本所在。作者在书中多次指出褚时健的“应然性”思维结构,即不考虑约束条件,先着手于该怎么做,再来补台,并不忌惮于在反对声中前行。其实这正是企业家才能具备的创造性特征,从管理思想,到活用制度下的弹性空间,褚时健始终在积极寻求更有效的目的和手段。他把烟草公司、卷烟厂、烟草专卖局整合起来,从根本上解决烟叶原料问题,这种想法正是他创造性的实证。褚时健的管理理念说白了很简单,控制成本,提高利润,平衡利益,但这其中包含了他作为一个企业家具备的警觉性、实践性和创造性。(第一性原理)
褚时健是改革开放以后倒下去的企业家,在创造了巨大财富,推动了竞争和市场发展,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以后,却因为体制的压迫,身陷囹圄。我不知道这是他个人的不幸遭遇,而是一代企业家的共同命运,但他让我感受到一种非常朴素坚韧的精神,他花了20年时间摘掉右派的帽子后,将一个默默无名的国企整治得红红火火;身患多种疾病的他在保外就医后,种起了橙子,原是想找个事做,却在不动声色间种出了云南最好吃的橙子。做一件事,就要把它做好。正是这样的精神让他重新站起来,他不只是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,更让所有在困境中奋斗的人击节赞叹!
评论区